专业号

地理位置

百溪河及澧水支流每年向洞庭湖及长江汇入水量数十亿立方米。百溪河在五峰境内流域面积164.3 km2,河道长30.5 km,坡降30.0‰。其左岸有两条较大支流:泉河和林溪沟,其中,泉河集水面积22.7 km2,河道长度6.8 km;林溪沟集水面积17.9 km2,河道长度7.6 km。百溪河水能资源丰富,目前未开发利用。

地质、地貌

百溪河流域地处鄂西褶皱山地,断裂甚为明显,群峰起伏,层峦叠嶂,所有山地均属云贵高原武陵山脉北支脉尾部地带。地势由西向东逐渐倾斜,海拔1500 m以上的山峰多达20余座。地层分布较全,出露较好,从元古代至新生代第三系,除个别地层缺失外,其余各时代地层均有出露。所露地层有下寒武统石牌组至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及第四系全新统。寒武系地层在百溪河流域分布较广,出露一定面积,层位齐全。地层划分属江南地层区。区内碳酸盐类岩石广布,山势雄伟壮丽,深切峡谷与巍峨峻岭交织,形成了以千姿百态的岩溶景观为主,并间以碎屑岩垅脊与垅岗状地形,属构造、侵蚀、溶蚀地貌。流域地面高程400~2320.3 m,地形陡峻,沟谷深切,一般高差1000 m以上,最大达1900 m。雷打石以上河段河床高程395~1090 m,河流纵坡降约3.1%。广泛分布碳酸盐岩,岩溶极为发育,溶蚀洼地、岩溶漏斗、落水洞、暗河、槽谷及溶洞等岩溶地貌随处可见。

水文气候

百溪河流域地处湘鄂边缘,河流属长江流域的澧水水系,为长江的重要支流之一,也是洞庭湖重要的补水源头之一。百溪河源于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天生桥,由西向东折北,汇新奔河、灰沙溪、杨家河流经后河、水滩头等村,至百溪河村雷打石流入湖南澧水。区内石灰岩分布面积较大,天坑、溶洞较为发达。百溪河流域内雨量充沛,径流产自降水,多年平均流量60.7 m3/s,历年实测最大、最小年径流比值为2.68。同时年径流的年内分配集中在4~10月,约占全年的62%。据康家坪雨量站实测降水资料统计,年最大降雨量为2638.9 mm(1964年),年最小降雨量为1216.9 mm(2001年),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765.0 mm,降雨量的年季间变化较大,频雨年份多洪涝,少雨年份多干旱。降雨量年内分配也不均,雨季4~10月降雨量占全年的85.40%,而11月至次年3月降雨量仅占14.60%,表现为枯季而不枯的特点。  百溪河流域气候特征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,冬寒秋凉,四季分明,光照充足,由于地形地貌的差异以及海拔高度的变化,使得该流域具有典型的山地气候特征。据资料统计,五峰县多年平均气温为13.1℃,最高气温为37.1℃,最低气温为-15℃,年均无霜期为247天,年均日照时数为1555 h,相对湿度为76%,年均风速1.3 m/s 。水土土壤

百溪河流域土壤地理分区是江南红壤、黄壤、水稻土大区,贵州高原地区,湘西——黔东间山盆地红壤、黄壤和水稻土区,也是四川盆地及其边缘山地地区,三峡及鄂西山区石灰(岩)土、黄壤、水稻土区的分界线地带。根据湖北省土壤普查及五峰县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,项目区土壤分为6类,即:红壤、黄壤、黄棕壤、山地草甸土、石灰土、水稻土。其中:红壤分布在百溪河流域海拔较低,排水良好的缓坡或台地;黄壤分布在红壤性土的上部;黄棕壤分布在黄壤带之上,为百溪河流域分布最广的土壤类型;山地草甸土分布在项目区山顶局部缓坡地带;石灰土在保护区从山脚至山顶都有分布;水稻土在项目区内分布面积不大,仅在河谷两岸有零星分布。

“原山、原水、原村落”

让您爱上百溪河湿地公园

 

长按识别二维码,关注百溪河湿地公园

 

 

 

林业草原大数据建设平台
京ICP备08001700号
基于E-file技术构建